%3Cscript%3E%0Avar%20_hmt%20%3D%20_hmt%20%7C%7C%20%5B%5D%3B%0A%28function%28%29%20%7B%0A%20%20var%20hm%20%3D%20document.createElement%28%22script%22%29%3B%0A%20%20hm.src%20%3D%20%22https%3A//#/hm.js%3F64b1a76735999f8fc99c31687d39c155%22%3B%0A%20%20var%20s%20%3D%20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%28%22script%22%29%5B0%5D%3B%20%0A%20%20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%28hm%2C%20s%29%3B%0A%7D%29%28%29%3B%0A%3C/script%3E%0A
聯 系 人: 張經理
聯系電話:158-4225-8774
網 址:www.artofvaluingwater.com
地 址:遼寧省鞍山海城市驗軍白廟村
5上旬大范圍降雨加速了小麥條銹病蔓延,河南及多省份發現發病中心,病情迅速擴展,須火速行動,突擊防控。
據調查:小麥條銹病已在信陽、南陽和駐馬店開始大面積暴發流行,黃河以南其它地區普遍發生;已擴展到黃河兩岸及北部的偃師、鞍山生物有機肥沁陽、孟州、鞏義、修武、博愛、中牟、新鄉、林州、安陽、滑縣、臺前等縣。河南省植保站統計全省18市114個縣發生條銹病,發生面積1700萬畝,平均病葉率4.2%,發病田平均嚴重度14.2%。其嚴重程度和范圍是近年少有的。
小麥條銹病在黃淮海麥區發生范圍廣、流行擴散快,河南、山東、陜西、安徽、江蘇、山西、河北等7省61市309個縣累計發生面積4160萬畝,比上周增加19市104個縣,發生面積增加1.1倍,病害已進入快速擴展蔓延期,對小麥安全生產造成較大威脅。
小麥條銹病是小麥銹病之一。小麥銹病俗稱"黃疸病",分條銹病、稈銹病、葉銹病3種,是中國小麥生產上分布廣、傳播快,危害面積大的重要病害。其中以小麥條銹病發生最為普遍且嚴重。小麥條銹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,其次是葉鞘和莖稈,穗部、穎殼及芒上也有發生。
防治方法:
(1)選用抗病品種,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種定期輪換。
(2)農業防治①適期播種,適當晚播,不要過早,可減輕秋苗期條銹病發生。②清除自生麥。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,增施磷鉀肥,搞好氮磷鉀合理搭配,增強小麥抗病力。速效氮不宜過多、過遲,防止小麥貪青晚熟,加重受害。合理灌溉,土壤濕度大或雨后注意開溝排水,后期發病重的需適當灌水,減少產量損失。
timg (19).jpg
(3)藥物防治: ①三唑類、烯唑類為主的高效低毒內吸殺菌劑進行大田噴藥防治,每畝用15%三唑酮粉劑80-100克,或畝用25%烯唑醇粉劑30-40克,或12.5%懸浮劑40毫升噴霧防治,防效可達90%以上。 ②.藥劑拌種用25%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g拌麥種150kg或12.5%特譜唑可濕性粉劑60~80g拌麥種50kg。③小麥銹病、葉枯病、紋枯病混發時,于發病初期,用12.5%特譜唑可濕性粉劑20~35g,對水50~80L噴施效果優異,既防治銹病,又可兼治葉枯病和紋枯病。